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新双高”建设:高职“课岗融通、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1-26

新双高建设中的高职课岗融通、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探讨如何通过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深度融合,以及教学方法与技能竞赛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岗课融通,高职院校需要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这包括将企业岗位标准和实际工作任务融入课程设计中,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对接实际工作需求。例如,通过对接产业需求,基于岗位能力要求,重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设计专业课程群,建立扎实牢固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教赛融合,通过将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以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技能提升。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通过大赛第二课堂实现以赛促学,借助大赛平台培养和选拔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对自我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

高职院校还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类教师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应更加注重实践知识的比重,并与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内容、标准和方法相衔接。

课岗融通、教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通过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深度融合以及教学方法与技能竞赛的有机结合,培养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能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新双高建设中高职课岗融通、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是什么?

1.岗课融通

产教融合深度和校企合作水平: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高水平生产性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校企育人无缝衔接。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专业课教材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充分体现岗位技能和通用技术等内容。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独立开设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

2.教赛融合

大赛引领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将校赛、省赛、国赛等内容与课程建设进行融合。精心研究省赛、国赛赛项内容,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竞赛有机衔接:将职业岗位、行业企业认证、技能竞赛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应课程日常教学中,从而达到课程日常教学——行业企业认证——技能竞赛——职业岗位活动的相通培养。

3.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需成为双师型人才,更新技术技能知识,加强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积极参与证书培训,掌握认证能力,指导学生证书认证;组建大赛指导团队,提高指导学生竞赛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团队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二、如何评估课岗融通、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效果?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竞赛驱动与实践结合,技能大赛嵌入课程体系,多层次竞赛平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项目化教学与竞赛结合,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创业行动与成果孵化。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学生满意度调查;持续优化与反思。

课岗融通、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竞赛驱动、项目化教学、跨学科融合等多种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积极反馈。

三、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深度融合?

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例如,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共赢。例如,企业可以投入资本创建实训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学校可以提供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则利用资本和技术参与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教材。

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高职院校应组建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定期培训教师,鼓励他们参与校企合作,并邀请企业人员来校任教。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岗位实习和项目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体验。例如,在校企合作构建的实践基地内,学生可以组织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队伍,主动设计项目计划,模仿行业企业运作形式。

建立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为了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获益,高职院校应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双方的合作内容深入、系统。例如,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给予激励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共同解决行业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还能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